在講準備方式之前先講一次我兩次考試成績
2/2 一戰: L/5.5, R/5.5, W/6.5, S/6.5, O/6
4/6 二戰: L/7.5, R/6 , W/5.5, S/7.5, O/6.5--5/7複查到8月多才收到結果,殘念地成績沒變動!!
[Listening]
一戰:
第一次我聽力沒特別準備,平常就都聽BBC radio1跟做Cambridge題本
結果一戰慘敗,一部分我覺得題目選擇題很多,跟我二戰比起來真的有差!
二戰:
因為一戰慘敗所以第二次準備改變方式! BBC radio1主要是播音樂居多偶爾穿插DJ講話
第二次我就改聽BBC 6 minutes English 還有 BC製作的Podcasts
BC English podcasts
這個也是上ptt雅思版看有版友分享開始聽的!我大概聽了2季吧!
通常我聽這個時就專心聽,不會像之前一樣去做其他事,因為這樣反而不能專心聽
BBC 6 minutes English
這也是很多版友都會推薦的,我覺得蠻多都是IELTS的題材又符合時下的話題
我有時聽到裡面講到一些數字時會自動拿筆寫下來!順便練習一下數字,考試常會考到
BBC radio4
radio 4比較多是一些專題討論,一些特定題材的題目
我比較常聽他們的Drama,最常聽的是The Archers
可以挑自己有興趣的,聽這種的我就會邊聽邊做其他事了
練Listening時最好用音響播放,不要用耳機
因為到時實戰也是用音響! 所以平常習慣用耳機的人,最好開始改用音響
[Reading]
一戰:
第一戰時我太專注於做題目,Cambridge 8的題目做完後還做一些Cambridge 7的
頂多是平常我都有固定在看英超的新聞這樣而已! 結果整個是準備不足!
二戰:
由於上次經驗讓我知道我真的準備不足,光做題目真的是不夠的!
所以我第二次其實反倒沒有什麼練習題目,一方面是也沒什麼心練因為上次練太勤的反效果
取而代之的是每天規定自己看2篇以上各領域的新聞
主要是IELTS可能會考的題材, 科學,歷史,自然人文,考古,天文,財經.....其實IELTS根本是什麼都會考
挑自己有興趣的讀,然後有覺得不錯的單字寫下來
The Economist
雅思版大家都知道的網站,很活用而且Daily chart又可以讓你學到很多圖表分析相關的單字可以應用到寫作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主要看自然人文相關的消息
British Museum
這不用多說就知道是考古相關的,也是我最愛的區塊
其實網路上很多可以看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最重要!這三個是我比較常用的網站
另外很多人推的平行閱讀法的書,我沒有買
因為當初補習班老師教的就是平行閱讀法了!
基本上Reading的題目跟答案大多數都是會按順序出現
有些可能還都在同一段! 通常我會先掃過題目一遍
然後在看文章時會看完一段後去對一下後面是否有題目的答案是出現在這一段的
其實我不是什麼Reading強人,我只能大概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方法
如果今天有更多時間準備的話,或許有機會再考更高分也說不定吧!
[Writing]
一戰:
老實說第一次考拿到6.5有點出乎我意料,本來以為我寫得不夠好!
但一戰其實有點幸運,因為task 2考的題目我在練習時有寫過!有夠剛好
task 1考長條圖也沒什麼大問題! 因為flow chart才是我最怕的
我歸功於事前練習很多外加運氣真的好
本來在時間掌握上是我的一個問題,因為我都需要時間構思
後來在考前很仔細讀過simon網站上講的寫作要訣,瞬間開通了我的任督二脈
以往我都會想得要寫很複雜,但看過simon寫的9分作文以後
發現竟然可以用你我都懂的簡單字句就達到高分的效果
主要還是要有回答到題目,不要離題才行!
二戰:
說來殘愧,我第二次反而沒花太多心思準備這塊
頂多就是練習一下各種圖表一次,然後記一些單字
不過拿到5.5真的讓我有點不甘心,也有點不解
所以我應該會申請複查吧!
Simon網站
準備IELTS的人應該沒人不知道Simon吧!
他是前IELTS考官現在在Manchester教IELTS,網站都會一直更新資訊
好像也有人跟他買他出的e-book
之前在ptt看有版友好心分享一個simon的task 2 packs供下載
覺得不錯用,裡面有教你怎麼寫task 2段落分配跟要訣
還有幾篇他寫的範文,用詞不難但都是9分的文章
Essay Forum
很多人都會把自己的寫作或是essay放在這網站上尋求批改!
基本上就是大家秉持著奉獻的精神互相幫忙
但上面很多人都有很豐富的批改經驗,也會適時給予你意見
如果你真的沒補習,沒有專業人士幫你批改的話,這網站不錯用
有時練習寫作真的沒有靈感時也可以上來參考看看!
會發現大家成長的背景不同,對於同樣的作文題目都有很不一樣的看法,挺有趣的
Marketing Charts
這網站裡就是有大量的chart,可以觀察一下他們圖表分析時都用什麼詞
平常練習記得要習慣手寫而不是電腦打
我有上網下載考試用的答案紙
一來你可以練習速度,二來可以大概知道要寫到150字/250字大概要寫到哪!
在考試時我是用齊頭式,每段中間隔一行的方法!
也有人是用每段開頭空兩格!就看個人習慣摟!
兩次考試我都會先寫Task 2,因為占得比分較重
萬一不幸花太多時間寫Task 2,至少回過頭來寫Task 1時還是能多少拿到一些分數
但我考試時有遵守原先建議的時間分配20/40
寫完後有時間再回過頭檢查!
Task 1通常都是3段,有時可能看題目而定會到4段不等!結論不用多,寫到重點最重要
Task 2的部分都是維持4段,第一段就是paragraph topic,基本上不會寫太多在第一段
第二三段就是分別寫正反方意見跟支持的論點!
最後一段結論大約3~4行! 一定會選邊站,除非題目沒有問我是agree或disagree!
另外我也有把自己看到覺得好用或常用的單字跟句子整理起來,變成自己的單字本
在寫作文時都可以套用這些單字!才不會等到要寫時突然沒有詞彙可以用!
一開始是收集老師上課時教到的單字,到後來多寫幾次作文或在網路看文章時
又整理出一些屬於自己的單字! 考前一天如果讀不下書就看看這些單字就好了!
如果你可以記很多單字當然是好事,但如果真的背不起來太多單字的話
大概一個類型記個2~3個可以替換就好!
[Speaking]
第一次考試時大概都是在補習班上課時練習,並沒有額外再找人練習!
基本上我口說是還好,只要有講都還不至於很差
只是怕久沒講會生疏,考完第一次後因為補習班課程結束
所以其實我也沒特別練習,但有個我覺得不錯的自己練習方式
就是自問自答,自己看著題目然後馬上回答
不過我也有自己在網路上找到的一個口說題庫把它做成word檔
有些我覺得比較不好回答或被問到可能性很高的問題我會事先寫一下萬一到時被問到時要怎麼回答
基本的問題要先準備好! 像我就準備好如果問我類似最欣賞的名人或目前為止去過最棒的國家/地方
類似像這種的問題,最好就是統一都講一樣的!
像我就是講我最愛的球星David Beckham,很可惜考兩次竟然都沒被問到
或是你收過最好跟最爛的生日禮物,買過最好跟最失望的東西
你喜歡住house or apartment類似這種
因為我兩次考還真的連兩次都被問到喜歡住哪種房子的問題!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其實上課老師也有講到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時,make up a story!!
畢竟考官他也不會知道是真是假,重要是你回答得出來又流暢才是最重要的
這點我兩次考試都有做過,真的是危急中腦袋出現的答案
盡量不要想太難的字句!這樣反而講起來不順
除非你本身講話就是常用到這些字句,又不至於讓你講話打結
像如果被問到Do you think internet bring the negative impact to people?why?
像這種問題我會先回答yes or no,之後再講我的答案
確保自己的答案並沒有離題!也有正確回答到問題
像我就是幾句話替換 in my opinion,from my perspective, in terms of.....
基本上2.3個就夠了,不要老是都是那句I think....就好
拖時間的方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句: well, that's an interested question,I've never thought about that before..
這用一次就好了! 而且我一戰時碰到那位節奏很快的考官時我有用過這招
但在我說這句話時,我看到他臉上流露出一副很不以為意的表情
可能想說: 又是這招,老梗!! 所以我二戰時我就沒再用這招了
不過我還是覺得這招不得已時可以用,多少可以為你拖點時間!
最重要的就是smile!! 這點有助於放鬆自己心情,就算考官是個很酷的人也沒關係
因為如果你臉更臭,應該只會讓他心情又再更不好而已!
在考試過程中如果聽不清楚考官的問題,不要怕丟臉,一定要勇敢地請考官再重複一次
禮貌一點:Excuse me,can you repeat again,please?
確定你聽清楚題目再回答,才不會因為答非所問而失分
另外,第一次考試前我有先上youtube找影片
你只要打"IELTS speaking test"就會有很多影片跑出來
會有模擬真實考試情況的!看了以後至少可以幫助你心裡有個底子!
知道考試時大概會是什麼情況!
IELTS speaking test
還有其他平常可以用來增進閱讀能力的網站,不過不是我常用的
不過還是列在下面給有需要的人參考,大家可以多看看找到適合自己的
有些因為我沒有很常用的所以就沒加入我的最愛!
強烈建議大家,如果你本來沒有用英文google任何資料的習慣的話
可以趁這時候養成習慣,不要太依賴中文介面
Financial Times
Science News